银屑病是西医的病名。人们通常叫牛皮癣。中医则称为白疕或松皮癣。另外,中医还有牛皮癣病名。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,古人在对本病的理论研究上,始终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,内、外因相互作用而病发,从而为本病的辨证施治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。时至今日,这些观点对辨证施治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。
如《圣济总录诸癣论》说:状似牛皮,于诸癣中最为席厚,邪毒之甚者,俗称之牛皮癣,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。可见中医、西医虽均称为牛皮癣却并不是同一种疾病,应当加以区分。祖国医学即现代所称的中医,古代的中医文献对类似银屑病的记载很多,如隋《诸病源候论干癣候》曰:干癣但有匡部,皮枯索痒,搔之白屑出是也。又白癣候:白癣之状,白色硿硿但是痒。
《证治准绳疡医诸肿》记有遍身起风痧(疹)疥丹之状,其色不痛,但痒,搔抓之,起白疕,名日蛇虱。《外科启玄》中提出白壳疮之名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中对该病的描写更加详实:白疕又名疕风,皮肤燥痒,起如疹疥而色白,搔之屑起,渐至肢体枯燥折裂,血出痛楚。《医宗金鉴、外科心法要诀》云:松皮癣,状如苍松之皮,红白斑点相连,时时作痒。上述历代医家描写的干癣、白癣、蛇虱、白壳疮、白疕、松皮癣等,其名各异,症状也有所不同,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描写了本病的特点。而且对病因、病机不但提出风、火、湿、燥、外邪致病,而且还强调了血热、血虚、血燥等内因致病的因素。
如隋《诸病源候论、干癣候》曰:皆是风湿邪气,客于腠理,复值寒湿,与血气相搏所生。《诸病源候论、白癣候》曰:此亦是腠理虚受风,风与气并,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。宋《圣济总录》中根据巢氏之说记有:其病得之风湿客于腠理,搏于气血,气血否涩,风多于湿,则为干癣,但有匡郭。皮枯瘙痒;搔之白屑起者之也;。《外科大成、卷4》中载:由风邪客于皮肤,血燥不能荣养而至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指出:因岁金太过,至秋深燥金用事,乃得此证,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。《外科正宗顽癣》提出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,而至本病。